美方再次挑起“关税战” ,对中国影响几何?
时间:2024-05-16浏览次数:553次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此次加征关税集中在七个行业,分布是钢铁和铝、半导体、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池零部件、关键矿物、太阳能电池、港口起重机和医疗产品,关税提升至25%到100%。新措施将影响价值180亿美元自中国进口的商品。
作为中国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均在此次美国提高关税的产品清单上。去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根据白宫声明,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针对中国车用锂电池的关税税率今年将从7.5%提高到25%,到2026年,非车用锂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此外,电池部件、天然石墨以及部分关键矿产的税率也将在2024-2026年间陆续提高到25%。
以下表格整理列出了美此次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及其对应的调整后税率和时间表:
中方回应:将采取坚决措施
在5月14日外交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美国最新宣布的对华产品加征关税政策作出了坚定回应。汪文斌明确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单边加征关税行为,并保留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发表谈话,对美方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发言人批评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量,滥用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加剧了对华产品的关税税率,将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是一种明显的政治操作。
发言人还指出,WTO已经裁定美方的301关税措施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但美方并未改正,而是继续沿着错误的道路前行。此外,美方的行为与美国总统拜登此前承诺的“不寻求打压中国发展”和“不寻求与中国脱钩”的立场不符,也违背了两国元首在会晤中达成的共识,对双边合作氛围造成了负面影响。
中国敦促美方立即纠正这一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加征的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捍卫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美国征加关税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一些分析人士也表示,从短期来看,新的关税上调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被课税的中国的相关行业并不依赖美国市场和消费者。野村证券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对美电动汽车、医疗用品和半导体产品的出口仅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5.9%,不到中国出口总额的1%。
电动汽车方面,目前对美国的出口实际上非常少,因为现有的关税,中国电动汽车早在几年前就被挡在了美国市场门外。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是唯一一家有向美国出口汽车的中国车企,出口量仅为2,217辆。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主要在俄罗斯、拉丁美洲、东南亚、印度和欧洲。
但短期内对特斯拉等在中国投资建厂的车企可能有较大影响。同时,对于中企来说,考虑转移投资的压力会更大,决策步伐会加快。
锂电池方面,分析认为,对中国锂电产业链目前实际影响不大。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政策好于市场此前预期,“主要是选举用的(手段),不影响我们企业利润”,美国眼下仍较为依赖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因此不是立即对所有相关商品加征关税,对天然石墨、永磁体的关税上调时间均是2026年。天然石墨可用于电动车电池负极材料,永磁体可用于制作电动车电机,二者都较为依赖中国的供应。
中国的钢铁、铝和汽车目前只占美国供应量的很小一部分。太阳能产业也是一样,对中国来说,美国太阳能市场也很小,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335万美元的太阳能电池,不到中国出口总额的0.1%。同期,中国成品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315万美元,仅占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额的0.03%。另外,中国太阳能企业大多从海外向美国出口,避免了类似的关税限制。
综上,考虑到前期美国对华贸易壁垒的存量累积效应,加之中国当前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相关产品数量有限,新的关税即便真的落地,其中的大部分也只是加了个“寂寞”,相反,还可能对美国产业产生“反噬”。
正如新华社的评论:“新一轮加征关税看似来势汹汹,但就像美国此前推行的保护主义政策,随着对华加征关税的‘回旋镖效应’逐渐显现,受伤最深的到头来还是美国消费者、美国产业发展本身以及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文章相关内容来源:央视网、和讯网、新浪财经、运去哪等,由全泰物流整理报道